爨(cu?n)寶子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戊戌(1778)出土於曲靖縣城南70裏的楊旗田。鹹豐二年(1852)移置曲靖城內,現在存於曲靖一中爨園內爨碑亭。全碑共400字。除題名末行最下一個字殘缺外,其餘均基本上完整清晰可見。碑左下方刻有鹹豐二年七月曲靖知府鄧爾恒的跋,記錄碑的出土及移置經過。
滇人袁嘉穀曾為碑亭撰書一聯“奉東晉大亨,寶子增輝三百字,南滇小爨,石碑永壽二千年。”爨寶子碑立碑至今已有將近1600年曆史,碑文共有388字。大亨是晉安帝壬寅年(402)改的年號,隨即又改稱元興,至乙巳(405)又改號義熙。雲南遠在邊陲,不知年號更迭,故仍沿用。
爨氏作為南中大姓、豪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國時代,諸葛亮親征雲南地區,平定南中大姓叛亂後,“收其俊傑”為地方官吏,其中就有“建寧爨習”,官至領軍;諸葛亮又“移南中勁卒”,充實蜀漢軍隊,“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至南北朝,爨氏已稱雄南中。1971年陸良縣曾出土石刻一方,上書“泰(太)和五年歲在親(辛)未正月八日戊寅立爨龍驤之墓”。“龍驤”是晉將軍名,地位略低於三公,晉南北朝在南中的統治者,多加封“龍驤”。這碑石雖僅寥寥數語,但證明在“爨寶子碑”之前80餘年,爨氏就有人做龍驤將軍。其家族早已顯赫一時,稱霸一方了。
南朝沿襲晉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極少,而雲南“二爨”(《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可謂光耀夜空。與《爨龍顏碑》相較,《爨寶子碑》字數較少,故後人稱《爨寶子碑》為“小爨”。《爨寶子碑》是雲南邊陲少數民族的首領受漢文化的薰陶,仿效漢制而樹碑立傳的。《爨寶子碑》字多別體。後人多有考釋。碑中一部分橫畫仍保留了隸書的波挑,但結體卻方整而近於楷書。用筆以方筆為主,端重古樸,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卻飛動之勢常現,古氣盎然。康有為稱其書法“樸厚古茂,奇姿百出”。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此碑為“端樸若古佛之容”是很恰當的。(據網易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