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吳王時,南征北討,掃蕩陳友諒殘餘,擊敗張士誠,並俘虜了張士誠集團部分士兵。然而,不久後,就發生了俘虜越獄劫取軍需船逃跑的事件。朱元璋僅存於世的三件真跡之一的吳王手諭就為我們揭開了這一歷史片段。
從1364年稱吳王至1368年明朝建國,朱元璋集團先後掃蕩陳友諒殘餘勢力,擊敗張士誠集團,並啟動針對元朝的“北伐”。收藏於無錫博物院的行書手諭,就是關於那段歷史的一件珍貴文物,也是朱元璋僅存的3件傳世真跡之一。
手諭寫道:“吳王親筆差人齎至軍前,教左相國徐達知會:今後就陣獲到寇軍及首目人等,不須解來,就於軍中典刑。近自十月二十五日二更二點,都督府斷事牢內所禁張寇首目二十四名將牢子打死,逃出城外。至龍灣,二更時分將一只解軍需的船拿去。隨時狠捕,至龍灣發快船狠趕,必是可獲。今後不必解來。”內容純粹是大白話,顯示出朱元璋草莽出身的本色。
朱元璋的書法不甚入章法,點畫稍欠法度,筆法也略顯稚拙,但筆力堅挺,稚拙中不乏健拔,又因書寫時不拘繩墨,儀態生動,別具風神。
此卷上鈐“乾隆禦覽之寶”、“嘉慶禦覽之寶”、“石渠寶笈”等收藏印章,說明曾被清宮內府珍藏。溥儀退位離開紫禁城前往長春,從皇宮帶走大量國寶。日本戰敗,溥儀外逃期間,這批文物不斷被隨侍人員和守衛盜賣哄搶,流落民間。一個名叫薛處(字滿生)的無錫收藏家當時在長春給日本人當翻譯,就購買了一批清宮舊藏珍品。解放後,薛處回無錫,他的書畫收藏被沒收,其中就包括這份吳王手諭。
手諭為“吳王親筆”,可見是朱元璋稱吳王期間所寫,文中“張寇”指的是同樣自稱吳王的張士誠。內中提到的越獄案頗為傳奇。都督府是當時朱元璋集團的軍事機關,將星雲集,戰時戒備森嚴可想而知,能從都督府斷事牢越獄,直奔入江口龍灣,搶軍需船逃之夭夭,簡直像今天的特種兵敵後作戰。
史料記載,朱元璋從1365年10月發動對張士誠的作戰,命左相國徐達、平章常遇春攻取淮東、泰州一帶。發兵時,朱元璋曾告誡徐達,“如獲張士誠將校遣來,吾自處之。”徐達發兵5天後,張士誠的援軍被擊敗,129名俘虜於12天後被押至南京。一個月後的閏十月二十六日徐達攻克泰州,5000名俘虜被押往南京報捷,4天後,朱元璋命令把這5000人安置到湖湘一帶的潭州和辰州。由此來看,手諭寫於1365年的可能性很大。但這並非最終答案。1366年8月,朱元璋拓建南京城,南京城像個大工地,也許更能給越獄者可乘之機,否則很難解釋夜晚城門關閉後,越獄者如何越過高聳的城牆。(據《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