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漢唐的竹雕

漢唐時期的竹雕,目前見到較早的器物,是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木的雕有龍紋的彩漆竹勺。這件浮雕龍紋髹漆竹勺,全長65厘米,以竹為胎,器表髹黑、紅兩色漆。勺柄近頂端一段為紅色,浮雕一條烏黑的龍,形象生動古樸。
    及至晉代,出現了竹製的筆筒。據古書記載,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所用的斑竹筆筒就十分精緻。王獻之的這只筆筒,外形酷似鍾——古代用於盛酒的一種圓形壺,竹器表面有斑紋,就像是裘皮,王獻之稱之為「裘鍾」,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這也反映出當時所制的竹筆筒上,還未普遍出現人為的雕刻工藝。
    南北朝時期,據《南齊書·明僧紹傳》介紹,齊高帝蕭道成曾將一件用竹根雕成的「如意筍籜蔻」,賞賜給當時的大隱士明僧紹。北周文學家庚信《奉報趙王惠酒》詩中,「野驢然樹葉,山杯捧竹根」,也提及用竹根雕制而成的酒杯。說明南北朝時期,已出現根雕藝術。
    竹器的形象雕刻工藝始於唐代,其中最有名的是刻有任務花鳥紋的竹製尺八。尺八是一種豎吹的管樂器。因管長一尺八寸左右而得名。現存日本國正倉院的中國唐代竹製尺八,長43.6厘米,吹口口徑2.32厘米,三節,遍體紋飾。正面有壓孔5個,背面1個。這件尺八,採用留青刻法,施陰文淺雕,壓孔四周及節上下,均有圖案花紋。管上分佈仕女、樹木、花草、禽蝶等圖像,刻畫極為精緻,具有唐代風格。
    另據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唐時德州刺史王倚家有一支毛筆,竹製的筆管「稍粗於常用筆管,兩頭各出半寸,中間刻軍行一輔,人馬毛發、亭台雲水,無不精絕;每一事刻《從軍行》詩兩句,如『庭前琪樹已堪攀,塞外徵人殊未還』是也,似非人功,其畫跡若粉描,向明方可辯之,雲用鼠牙雕刻,故崔鋌郎文集中有『王氏筆管記』,體類韓退之記畫」。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漢唐時期的竹雕,在整個竹雕史上,還處於藝術初創階段,它的特點是注意外在的造型,因此,根雕在那個時候產生,但器表紋飾的雕刻,基本上還是單一的表現手法——線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