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草編竹編工藝品製造
[打印本頁]
作者:
graybishop1029
時間:
2010-11-7 01:37
標題:
草編竹編工藝品製造
據清代著名學者王鳴盛考證,本縣黃草編織起始於唐代,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初僅蒲鞋一種,後品種、色彩漸增,做工精細,遂成嘉定一絕,被境內官吏、士大夫等作為特產饋贈上司、親友的珍品。澄橋一帶(今屬戩濱鄉)是黃草種植和編織的最早基地。清末民初移至徐行鄉一帶,故徐行被稱「黃草之鄉」。民國3年(1914),意大利斯曲羅斯洋行以縣人汪季和、朱石麟為代理人,向徐行農民直接收購產品,轉銷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年總值10餘萬元。黃草織品進入國際市場後,品種不斷創新,工藝日趨精湛。二三年內蒲鞋式樣增至12種,手提包等增至八九種。民國8年,朱石麟、陳奉璋等集資在徐行開設興業草織工廠,直接經營外銷,並在澄橋設立織工傳習班,聘請技師傳技千餘人。之後,徐行鎮相繼開設興業、達利、華成、大華、振興等草織公司,競相收購外銷。民國9、10兩年,黃草織品年產值70萬元左右。品種有細白、彩條、牡丹、龍紋等各式拖鞋,還有精美的錢夾、文夾、草帽、台氈、糖果盒、玩具、杯套等。產品造型美觀,做工精細,圖案生動。民國22年,流通渠道堵塞,出口銳減,徐行的草織公司相繼倒閉。之後,雖經本縣著名人士呂舜祥、潘指行、胡叔常等奔走呼籲,復興黃草事業,但均收效甚微。抗日戰爭勝利後,麥編製品流行,黃草織戶轉向麥編,加上戰亂不止,境內黃草編織業奄奄一息。
解放後,政府重視和支持農民恢復草織生產。1950年春,蘇南合作總社撥款1500元、大米1.865萬公斤,收購草拖鞋2萬雙、手提包6000只,運銷華北各省,接著又打通向東歐國家的出口渠道。1952年,成立徐行草織供銷生產合作社,支持試制各種新品種、新式樣,黃草編織復出現生機。是年,又建立群藝草織合作社,專事編織工藝研究,成效顯著。1956年5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嘉定黃草編織》,展示了精美絕倫的嘉定黃草織品。產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展覽,還被作為國際交往中贈送的珍貴禮品。群藝社編織手李月琴精心設計並編織的和平鴿圖案拖鞋,圖案清晰,生動活潑,在1956年民主德國舉辦的萊比錫博覽會上獲藝術獎章。1957年,她出席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1958年,群藝社改名徐行公社草織工藝廠。
「文化大革命」期間,農戶編織黃草品,被作為「資本主義尾巴」嚴加限制,黃草種植面積銳減,城東、城西兩公社的草織品工藝廠被迫關閉,產量大幅度下降。
1979年後,黃草織品又恢復發展。縣成立嘉定草編總廠和嘉定縣工藝品公司。總廠負責全縣草織品的創新、設計和研究工作,並受理6個草織工藝廠的生產、開發和銷售業務。產品由上海市工藝品進出口公司負責外銷。至1985年,生產各種黃草織品有拖鞋、提包、果盒、杯套、座墊、帽子、錢夾、茶盤等10個大類、1500餘種品種。
至1987年,全縣有黃草編織企業7家,分佈在徐行、曹王、華亭、婁塘、唐行、嘉西等鄉鎮,有職工251名(未含2.1萬名業餘編織手)、專業設計人員14名,年產值443萬元(其中出口產值343萬元),利稅65萬元。
歡迎光臨 晶彩%時尚網 (http://wurc.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