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說說“天啟通寶” [打印本頁]

作者: omwwmy4568    時間: 2013-2-5 13:51     標題: 說說“天啟通寶”

1368年朱元璋稱帝前他就在應天府設置了寶源局,開鑄大中通寶。為了維持紙幣制度,政府先是禁止用銅錢,接著又禁止用金銀,然而紙幣卻濫發無度,這些措施並沒有達到目的。自嘉靖元年開始,停用寶鈔,恢復了銅錢鑄造。其中,天啟通寶錢以鑄量多,流通廣,成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錢幣之一,至今仍多有發現。

  天啟通寶-簡介

  天啟通寶圖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於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釐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釐米的小錢。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只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幣主要用於軍需,軍隊的鑄錢爐只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幣中心,分別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西元1628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出現,地方錢局大量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錢背文大量的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此前僅萬歷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幣制式的複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採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鑄造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後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後來由於官鑄過於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曆錢複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他如字文大小,文字水準,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複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天啟通寶-種類

  “天啟通寶”是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執政期間鑄造的,有50多個版別。單是幣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種,有紀局名、地名的戶、工、高、浙、福、雲、密、鎮、府、院、新;紀重的有一錢、一錢一分、一錢二分等。天啟錢有折二錢,但鑄得不多。當十錢種類卻很多,大小、輕重不一。因此有人認為明朝天啟年間所鑄的“天啟通寶”,開啟了我國古代錢幣背面版式多樣化的先河。

  另外還有一種元朝“天啟通寶”,直徑3.4釐米,元至正十一年徐壽輝起義,攻佔蘄水,建立政權,國號天完,年號治平。1356年,徐壽輝遷都漢陽(今湖北武漢),1358年,改年號為天啟,鑄“天啟通寶”銅錢,由於天啟作為年號的時間很短,鑄錢不多,保存下來的更少,故此錢極為珍貴。

  由於後來明朝熹宗也鑄有“天啟通寶”,為了區別這兩種“天啟通寶”,錢幣界就將其分別稱為徐天啟和明天啟。

  天啟通寶-文字

  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西元1358年鑄“天啟通寶錢”,該幣質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於從發行到停鑄僅經歷了一年,因此元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

  元天啟錢光背,而明天啟錢背豐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戶、浙、京、新等多種,紀值有二、十、十一兩等,當然還是以光背為常見。此外,區別的關鍵是錢文字體。元天啟錢“天”字飽滿有力,尤其一捺,剛勁有力,非大手筆不能為之:“啟”字繁體結構中的“戶”字,非常特別為橫戶:“通”字和“寶”字有瘦金體風味,顯然受宋錢“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影響較大:“通”字的甬部為三角。而明天啟通寶“天”字一捺,輕飄空靈,“啟”為正規繁體,“通”字中的甬部為拐三角,這也是明錢“通”字的一個普遍特點,“寶”字雖為楷書,卻明顯有隸書特色,繁體“寶”字的貝部為方貝,標準“八”字,這也是明錢寶字的普遍性。




歡迎光臨 晶彩%時尚網 (http://wurc.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