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民國民間複製青銅器形成四派
[打印本頁]
作者:
iatricwwe2395
時間:
2012-2-4 19:57
標題:
民國民間複製青銅器形成四派
民國時期民間複製青銅器形成以“江蘇蘇州、山東濰坊、陝西西安、北京”、為代表的四派。古董商人曾將各地複製的青銅器稱為“蘇州造”、“濰縣造”、“西安造”、“北京造”。
蘇州銅器歷史悠久在明初時期,以木瀆出品最為著名。《姑蘇志》:明洪武時“木瀆王姓銅匠,所制香球及鎖都很精巧。”清初,銅錫匠作已由木瀆發展到城裏閭門一帶。《乾隆府志》載:“郡中西城,業銅作者不下數千家,精粗巨細,日用之物無不具”。產品有腳(手)爐、燙婆子、茶壺、蠟?、瓶、罐和水煙袋等日用器皿,也有彈鎖、筆帽、墨水匣等製品。造型和刻花圖案都十分精巧。如腳、手爐蓋上鏤空和刻出的花鳥紋樣,墨水匣、煙筒上刻雕的詩詞圖畫,深受廣大用戶歡迎。
蘇州仿古青銅器在元代就很發達。明代萬曆、天啟時,有蔡姓者,鑄造仿古銅器自成一派,稱為“蘇鑄”。清代乾、嘉年間,仿造能手顧湘舟、錢梅溪等,對鐘彝頗有研究,能使仿鑄品從形制、鉻文、紋飾到厚薄、輕重、色譯等,都與原器相同。清末以後至民國期間,又有周梅穀、劉俊卿、蔣聖寶、駱奇月、金潤生。先後仿製了鼎、彝、卣、壺、尊等各種古銅器,以周梅穀作的最精,他常仿作熟坑器物。劉俊卿則常仿作生坑器物,同時還加入鐵銹。周、劉的仿器流入國外者不計其數。
蘇州造的特點是:1、多仿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器物,仿得精緻、逼真。2、胎質的合金成分冶銅時加入銀元或銀元寶,所以生成的地子亮,閃白。皮色是用大漆加顏色作出來的。3、分鑄組裝時鑄痕不打磨掉,無墊片,器身常出現砂眼。4、偽器與真器大小不一致。5、由於銅質好,花紋也流暢、俐落。6、鉻文鏨刻得較深,而且規整。7、器物的口沿、扉棱的邊緣及棱角發硬,缺少圓潤柔和之感。
總之,蘇州造的銅器在銅料、皮色、鏽斑、銘文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與其他三地比較,鑄造技巧較之濰縣造精細得多;仿熟坑器物比北京好;但偽生坑器有的不如北京。
歡迎光臨 晶彩%時尚網 (http://wurc.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