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咖啡在清醒中悠閒
[打印本頁]
作者:
alexlo0118
時間:
2010-12-17 18:38
標題:
咖啡在清醒中悠閒
淡淡的咖啡香味伴隨著清醒,但這清醒背後該選擇忙碌還是輕鬆?是尋找"第三個好去處",還是在"揮霍時間"中激發靈感?在兩種咖啡文化的撞擊中,我們也許只能把它們全都歸於情調,不妄論之。
咖啡文化:走調了?
許茹雲在《啤酒·咖啡》裡唱:喝了啤酒,就喝不下咖啡,選擇了清醒,怎能陶醉。我和她不同,有兩種味道可以令我醉,一是麵包香,另一種就是咖啡香。歐鄉咖啡的春華路店就是人們用鼻子發現的。
走進春華路的歐鄉咖啡館,滿眼的綠色植物巧妙分割著室內空間,鋼琴、魚池點綴其間,讓陶醉在音樂與咖啡美味中的人們仿佛遠離塵世,置身充滿生機的自然之中。有人在看報紙,有人在思想(發呆?)。歐鄉咖啡在眉山的一環路店,在人們眼裡也是咖啡文化的味道較濃的。有人認為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但在咖啡店裡,只有一種選擇符合這種氣氛:功夫咖啡。一飲而盡,喝完走人,把starbucks留給忙碌的白領們。
據說歐鄉的商業理念是把咖啡店裝點成生活的綠洲,使歐鄉成為除家庭和上班地點以外的"第三個好去處", 春華路的歐鄉,給人們的感覺更像是"第二個上班的好去處"。
咖啡文化:各有各的味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句咖啡文化的經典寫照說的其實是法國。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環境和情調,慢慢地品、細細地嘗,讀書看報,高談闊論,一"泡"就是大半天。沒有人認為這是在揮霍時間,他們更願意相信,那些深邃的哲思、智慧的火光,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的。
而1999年誕生在樂山的歐鄉咖啡製作的是法國、義大利咖啡,再加一點美國式的百無禁忌。實際上歐鄉的經營理念也體現了這種咖啡文化--"第三個好去處",而不是非此(家)即彼(咖啡館)。
Office咖啡文化
雖有資料表明中國的咖啡消費量正逐年上升,但中國的咖啡文化還遠未形成。l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不少法國人擔心戰爭影響日用品供應,紛紛跑到超級市場搶購"緊缺物資"電視臺的鏡頭前,人們懷裡最多的卻是咖啡和糖。喝茶喝了幾千年的中國人也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咖啡代表一種情調,更有人把它作為時尚標籤。
一天偶然聽見幾個人談話:"喝什麼?""Cappuccino(卡步奇諾)。""真俗。"卡步奇諾怎麼俗了?細問起來,原來是因為它普及程度太高,顯得沒格調。我覺得這是對咖啡文化的一種扭曲,文化是從技術到藝術再到精神,文化不是一種時尚標籤用來表明自己的品位。咖啡初抵義大利時,許多保守的神職人員稱之為"撒旦的傑作",建議將它逐出,但教宗克雷門八世親自啜下一口咖啡後,情不自禁地說:"讓咖啡受洗成上帝的飲料吧!"所以直到今天,在許多人心中,咖啡仍然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體。而Cappuccino正體現了這種特性,初遇的是甜美如天使的牛奶接下來變成魔鬼般強烈的Espresso。
大多數白領對咖啡的熱愛則源於一種越來越清醒的認識:我們正生活在一輛叫做"疲於奔命"號的生活列車上,而喝咖啡既可以優雅地釋放"壓力",又為人們找到了一個適合的藉口彼此交換資訊,在這種熱愛的背後潛伏的是對悠閒的認同,是對Office規整生活的小小反叛,也可算是Office咖啡文化吧。
歡迎光臨 晶彩%時尚網 (http://wurc.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